南塘港是个乡间小集镇,位于坛丘镇西北,距坛丘镇区3公里。民国时,南塘港是蚕桑、蚕丝业的集散地;是镇、乡政府所在地。南塘港,东接野河荡,西连北麻漾。南塘之名来源于清康熙年间(1662~1722年),港上竖有1块叫南塘港的石碑,从此南塘镇名就以港得名。2000年7月,南塘港两岸有住户155户,人口562人,村民小组5个。
一、区域概况
民国18年(1929年)8月至民国23年8月,为南塘镇。镇中心在港中间偏西段广济桥(亭子桥)桥堍附近。南塘港全长1.2公里,沿港上下滩建房设店。上下滩间设街,店面朝街。港北为胎字圩,港南为缺字圩,属澄源上乡十九都。港北有商店、学校、镇政府。港南有茶馆店及商店。民国23年8月至民国35年初,为南塘乡。民国35年初至民国37年1月,为中南乡。民国37年2月至民国38年5月,为善骏乡。乡政府均在南塘港上。民国38年5月6日,坛丘解放时仍为善骏乡,乡政府仍在南塘港上。
二、经济贸易
民国时,南塘港上开有诊所、茶馆店、饭店、药店、南货店、理发店、鲜肉店、鱼行、豆腐店、酒店、木匠店、竹器店、腌腊咸货店等。1956年,公私合营,上述商店合并为合作商店。70年代,南塘大队在南塘港上建有碾米厂、饲料加工厂、木工厂、丝织厂、涂锌厂等。坛丘集体商业在南塘港上开设肉店、百货店、农资商店、农贸商店。有技艺的老百姓在南塘港上开缝纫店、理发店、铁匠铺、木匠店、杂货修理店等。90年代初,南塘港上有村办丝织厂、碾米厂;集体商业办的肉店、南货店。个体办的茶馆店、理发店,小吃店、小百货店等。1994年6月,南塘村丝织厂及其他村办集体企业转制给私人。2000年7月,村在南塘港办集体农贸市场、老年活动室兼文化茶室。集体商业开设商店。个体户开办多家私人工厂及商店。
三、社会事业
(一)学校
民国3年(1914年)9月,南塘有识之士程家声在南塘港创办国民小学于程家厅堂。民国14年,严墓区办《严墓报》,报社设在南塘港严墓区第三学校(简称严三校)内。民国16年,县参议员陈一之提议批准建造5楼5底,7间平屋及卫生间的新学堂1所,校址在南塘港北岸,广济桥(亭子桥)以北,民国18年竣工启用。新中国成立初,南塘港上有小学1所;1958年,该校为教学辅导片片校。1968年下半年,办“戴帽子”中学(小学附设初中班);1976~1978年附设高中班,仍为片辅导校,管西扇、东屯、桥门等村校。1981年下半年,中、小学分设,1989年,拆除老楼房,改建新楼房9楼9底,占地面积866平方米。1991年,南塘中学撤并至坛丘中学。1995年下半年,南塘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并入坛丘中心小学,留一至四年级。1996年下半年,西扇村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并入,重新恢复五年级。1998年下半年,南塘辅导校管东桥、西扇2个教育点。2000年7月,南塘小学有初级小学班级5个,学生179人,教职工6人,学校占地面积1284平方米,建筑面积772平方米。
(二)卫生
清同治年间(1862~1874年),南塘港上有童仁泰药店。民国18年(1929年),金垚春在南塘港开设中医诊所。1968年,大队派出2人去学习医疗技术,成为大队首批赤脚医生(乡村医生),其中1人为女性,女卫生员兼妇幼保健工作。1969年,大队办起合作医疗站,地点在南塘港上。1986年,村开始创建合格卫生室,1992年,村卫生室成为合格卫生室,1997年,成为甲级卫生室。 2000年7月,村有甲级卫生室1所,乡村医生2人。
(三)交通
南塘港是水上主要交通要道之一,新中国成立前,盛泽到震泽的快班船、航船从南塘港通过并停靠。南塘至盛泽航船2条,南塘至震泽航船2条,这4条航船于50年代中停航。1968年,盛泽至震泽的快班船停航。1998年,公交车通过南塘港并停靠。
(四)其他
民国21年(1932年)2月3日,南塘镇安装电话。1998年,南塘村成为吴江县电话村。